8月12日至14日,由我校主办,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分中心和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原位改性采矿国际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可持续原位改性采矿理论及其应用”,邀请国内外原位改性采矿领域研究人员就相关专题、热点议题展开讨论。来自(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吉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东北石油大学、重庆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武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能源学院、晋能控股集团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中石油规划总院、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水文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乾坤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线下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同时也邀请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院士、专家进行云端参会,进行了特邀学术报告。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斗庆教授,太原师范学院院长梁卫国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教授,晋能控股集团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国富高工,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东升教授,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任建喜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梁卫国主持。
开幕式上,吴斗庆代表学校致欢迎词。首先,他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齐聚龙城太原表示感谢。他指出,太原理工大学近年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高举服务“双碳”目标大旗,主动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在不断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理工行动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太原理工特色的发展新路。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平台,在赵阳升院士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下,在实验室老师们的辛苦努力下,围绕原位改性采矿科学前沿,开辟了多个研究方向,做出了影响巨大的突出成绩。为增强原位改性采矿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第一届原位改性采矿国际研讨会(IMDPIM)于2018年应运而生,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已逐步成为全球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是学校着力打造的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双一流”建设。另外,吴斗庆教授强调,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为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实现全国“双碳”目标提供解决方案,也希望专家学者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等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他也盛情邀请领导专家拨冗参加本月即将举办的太原理工大学120周年校庆。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赵阳升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麦吉尔大学Patrick Selvadurai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Derek Elsworth 教授、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Kyuro Sasaki、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姚军教授、太原理工大学梁卫国教授、晋能控股集团煤与煤层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国富高工、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吕成远教授、吉林大学郭威教授、贵州大学赵瑜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himin Liu教授、滑铁卢大学Shunde Yin教授、西澳大学Jishan Liu教授、东北石油大学潘哲君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Praveen Linga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殷振元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刘淑琴教授、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何少林教授、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赵振教授、阿伯丁大学Yingfang Zhou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冯增朝教授等2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线下及线上特邀报告。同时,参会学者围绕地热资源开发、页岩油气开采、油页岩、煤层气高效开采、CO2封存、煤炭地下气化等原位改性采矿前沿理论及技术进行专题报告,多方向、多角度地展示了原位改性采矿研究的前沿成果。
14日下午,大会就“可持续原位改性采矿理论及其应用”“演变孔裂隙介质跨尺度渗流机理”“原位改性采矿技术应用”“多学科人员交叉”等主题展开专题研讨。太原理工大学梁卫国教授鼓励参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立足工程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现场气氛热烈活跃,学术氛围浓厚,与会学者表示,原位改性采矿国际研讨会给从事相关方向的科研人员搭建了国际化、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原位改性采矿理论技术会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科技支撑。
会后,大会组织专家学者赴我校虎峪校区参观“4000m深层裂缝型热储地热开发科学钻探”项目,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子军教授从科学机理、工程技术及应用推广等多方面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展示了我校在推动山西和国家能源革命、为下一代资源能源开采做出的系统的创造性贡献。